
宁夏的盐池滩羊、黑龙江的有机富硒大米……在10月19日结束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博览会上,琳琅满目的“土特产”展示了我国乡村产业的蓬勃发展。
到2024年,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将超过10万家,营业收入约18万亿元……“十四五”期间,各地探索发展“土特产”,丰硕成果描绘出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。
10月10日,湖北省秭归县沙镇溪镇长春村村民使用无人机运输收获的水稻(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发(雷勇 摄)
从田间到餐桌,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——
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首次1.4万亿斤,比2020年增加740亿斤。棉花糖产能持续增加,水果、蔬菜、茶叶、肉蛋奶、水产品供应充足多样。
乡村的“土特产”与精湛的工艺和匠心相结合,在餐桌上绽放出万千美景。从饺子、汤圆、火腿肠等传统产品,到酸辣粉、茶饮料等新兴产品,各地不断推动农产品加工业提升,龙头企业加快发展。
数据显示,目前全国县级以上龙头企业9.4万家,其中80%以上从事农产品加工。
做好纳入文章,新业态、新产业深入人心病态不断出现——
云南咖啡、柞水木耳、延安苹果……近年来,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产业,带动乡村电商、乡村休闲等新产业、新业态方兴未艾。
如今,下乡住民宿、吃美食、买特产已经成为城乡居民的新消费趋势。农场“村霸”、“村超”、“村舞”等文体活动深入人心、“出圈”,充分展现了乡村发展的活力。 2024年全国休闲农业经营收入近9000亿元,比2020年增加近500亿元。
10月17日,延安市宝塔区桥沟街道延东沟村果农正在采摘苹果。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
做好“养”文章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——
农业产业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注入内生动力。今年是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、有效对接乡村振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。因为转型时期,832个贫困县培育了2至3个特色主导产业,总产值超过1.7万亿元。
“十四五”期间,农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。 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119元,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。
今天的农村,是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开辟的广阔天地。
农博会上,果园多功能机器人等先进农业装备亮相,展现新农业的澎湃动力农业生产力。
今天的农村是农村改革的一个充满活力的热点。
第二轮土地承包期满后延长30年试点稳步开展。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、集体土地建设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推进,为农村产业发展增添强劲动力。
前行新征程,乡村产业将持续高质量发展,助力亿万农民走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。